产品展示

中方反制的时间点让渥太华彻底慌了加省长先一步定好赴华机票
卡尼最担心的事终于还是发生了。这个加拿大总理上任以来被认为最严重的失误,就是没能珍惜中国给予的宝贵机遇。据观察者网报道,在中国宣布对加拿大实施反制措施之后,萨斯喀彻温省这个加拿大的主要粮食产区立刻陷入紧张氛围,省长斯科特也显得急切,他迫不及待地在内部协调后,计划亲自前往中国,与中方谈谈取消反制的可能性与途径。
加拿大国内为何如此紧张?原因在于中国的反制时机把握得相当到位。还记得去年加拿大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征税时,中国就明确发出警告,表示可能启动反制,随后对自加拿大进口的菜籽油启动了反倾销调查。时机上的精准,使得加拿大在后续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。
沉寂近一年的时光在8月初终于有了结果:中方认定加拿大菜籽油存在倾销行为,决定对相关企业征收75.8%的反倾销保证金,叠加此前的100%关税,等于把这一类产品基本从中国市场“清除”出去。这一结果与加拿大本就进入收获季的现实交叠:往年加拿大有相当比例的菜籽油要销往中国,如今油籽堆在仓库里、对华市场的替代渠道显得异常紧张,国内外买家都在关注中国市场的替代供应能否尽快到位。
因此,必须承认中方的果断。反制从来不是没有准备,而是在时机未到前不轻易出手,一旦到点就要力求达到最佳效果,兼具惩戒与警示功能。这种强硬态度,显然也是卡尼需要为之承担后果的自作之谋。
中加之间的贸易问题,起因可以追溯到特鲁多任期;因此卡尼上台后,中国仍然给他纠错的机会。如果加拿大愿意放弃对华加征的不合理税收,中方也不会把反制推到极端的地步。然而结果却是,卡尼不仅没有珍惜这一机会,反而在关税争端中为讨好美国继续对中国的钢铝产品加征关税,这样中方当然不再客气。
讽刺的是,加拿大拼命讨好美国,结果特朗普对加拿大的关税居然比对中国还高。如今中方的反制落下,卡尼再度陷入了“自作自受”的境地,真正在中美之间的博弈中尝到了混合对战的滋味。
正因为卡尼政府在多件事上都未能如愿,国内的不满情绪迅速积聚,粮食大省的省长忍不住发出访华的信号,实际表达的是对卡尼已丧失信任、希望中国方主动降温的心态。
不过,想想也就明白,此次来访对卡尼而言更像是传递信息的象征性举动,真正的决定权并不掌握在他手中,顶多是替政府传话、表达中方态度。至于未来这场争端是否能真正平息,最终走向取决于卡尼愿不愿意作出实质性的改变与缓和举措。
没错,中国反制的初衷从来不是为了与其他国家正面对抗,而是以对等的方式让对方清楚体会到制裁所带来的后果。贸易本质是商业和利益的交换,不是用来发泄情绪、炫耀力气的战场。
现在,问题再次回到卡尼政府头上。加拿大国内,尤其是粮食行业的从业者,对局势的怨气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。如果卡尼继续拖延不作为,想要缓和与中国的争端,恐怕将直接冲击他的民意支持率,成为他任期内的一道重大压力。
如果真的要谈判,那么就必须首先取消对中国征收的不合理关税,否则一切对话都将只是走过场,难以产生真正的改变。就像美国情形一样,单靠削减关税并不能解决根本矛盾,即便美国也难以让中国在关键问题上让步,卡尼不应对中方的立场期望过度。
在全球市场对中国日益关注的背景下,加拿大的菜籽油并非不可替代。对卡尼来说,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,若继续拖延,可能面临更高的代价和更复杂的谈判局面。